资料下载
-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(二)试题
-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(一)试题
-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(二)试题
-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(一)试题
-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(二)试题
-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(一)试题
-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(二)试题
-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(一)试题
-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(二)试题

-
jane
2022备考:无管理经验的人如何备考MBA?-雷哥MBA
发表于2021年04月12日 11:32 只看楼主
收藏
最近有同学问雷哥MBA小编,自己从事程序开发类工作,接触的人比较少,知识面也比较窄,目前不是管理层,如何准备提前面试?
这位同学的情况,除了投入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更早开始针对性的准备,别无他法。
为什么呢?
1. 表达能力弱
因为面试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考察应试者的能力,表达能力是尤为重要的。两个硬件条件差不多的同学,一个表达能力强,一个表达能力较弱,那么学校录取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的可能性是很大的。
2. 知识面不够宽
今年的提前面试中,关于时政经济方面的问题很多,我记得某TOP2的学校抽题问过这样一个问题:“你认为MOOC的发展,会给当前的MBA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?”
大家可以看到,面试问题已经不局限于某一个大家熟悉的热点话题,而是对于各行各业的理解和认知都要具备。平时如果只关注自己领域的知识,那么应该改变自己的习惯了。
3. 没有管理经验
没有管理经验并不可怕,而且现在学校对于管理经验的理解也是多元化的。管理什么样的人、管理什么样的项目比较管理多少人更重要。
有些同学在央企总部,虽然没有直接下属,但是间接管理全国很多的分支机构,而且参与规则的制定,像这样的岗位,都可以被认为是有管理经验的。关键是你是否拥有管理思维,也就是学校所说的管理潜质。
那,如何提升呢?
1. 多读书,读好书
雷哥考研会给每位学员提供针对MBA提前面试的指导性书单,这些书是经过我们自己阅读、结合MBA提前面试考察的内容,一本本地挑选出来的。
入选这一书单要满足两个条件:一是本身必须是本好书,是经过很多人检验过的经典书籍;二是要与提前面试考察的内容结合,也就是说书中的内容对于丰富考生的管理知识、拓宽管理视角、培养管理思维有帮助。
2. 关注经济,关注政府政策
举个栗子。如果雷哥MBA小编是提前面试考官,这周末的面试她会问一个问题:“天猫双十一突破2000亿,从这一事件你看到了什么?”这里,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回答:
首先,去年是1680亿,今年2135亿,增长率达到了27%。天猫双十一活动本身对于消费也起到了拉动作用,很多潜在的消费力在这一天被充分激活、放大。
其次,双十一的销售额,也可以说是我国居民消费力的一个晴雨表。前几个月,舆论上普遍弥漫着消费降级的消极言论,双十一漂亮的成交数据,给这些消极言论以有力一击。
再次,双十一这十年的发展,正是顺应了我国经济转型的需求,抓住了国家转型的巨大机会,顺势而为。投资、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,在2009年的时候,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50%,投资贡献率高达90%,外贸依存度高达70%。而在这过去的十年中,我们国家的外贸依存度不断下降,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。2018年前三季度,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%,投资的贡献率只有31.8%,外贸依存度降至34%。现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纯靠出口拉动的国家,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
最后,对于天猫来说,数字的增长不应该是唯一的目的,如何引领下一个10-20年的增长,如何配合国家的进一步改革,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,才是最重要的。
3. 多思考,多问一些“为什么”
雷哥MBA小编特别喜欢“黄金圈法则”。
还是以刚才提出的这个关于天猫双十一的问题为例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,2018双十一的成交额突破2000亿这一事实,但是,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:
为什么能突破2000亿(WHY)?
如何突破2000亿的(HOW)?
实现这2000亿说明了一些什么(WHAT)?
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,不但对于MBA的提前面试是有用的,对于实际工作,也会有帮助。这一原则对我们的启示是,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应该多关注问题的本质,而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现象。
4. 多练习,多实践
我们学了很多知识,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,要注重输出。我们学习知识,不是单纯的记忆,将知识背下来就完事了。一定要学以致用。只有在用的过程中, 这些知识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。如果不去用,这些知识仍然是一些教条类的死的东西,只有能够灵活运用,才可以说这些知识是属于你的。
输出。如果由于工作的局限性,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马上实践,也可以进行输出。输出,就是将你学到的知识,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。可以是口头表达,讲给你周围的人听,也可以是书面表达,写下来,形成读书笔记。这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。而就像我们每周组织的沙龙,就是提供输出的机会。
回复

雷哥考研